近两年,资本正在不断助推放大预制菜的热潮。
前段时间,趣店集团创始人、CEO罗敏也正式宣布入局预制菜,这个被称为互联网领域最强“追赶风口”的连续创业者,对此决定显得格外胸有成竹。预制菜火爆了!预制菜真的这么香吗?
随着预制菜的火热,不少食材供应链企业也纷纷投入其中,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预制菜经营企业主要分为三类。
具有加工优势的企业,比如正大、圣农等源头端企业会去发展禽类预制菜。
还有具备很强研发能力、市场链接能力的食品工厂,如三全、千味央厨,他们有很多B端大客户,能够消化销售端的压力。
另外,渠道终端点较多的味知香、西贝、广州酒家等社会餐饮,也会基于自己的品牌去延伸高附加值的预制菜产品。
不难看出,供应链、餐饮、新零售,是预制菜经营的主要参与者,这些企业具备集约化的生产能力、强有力的产品支撑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团餐企业的中央厨房主要用来制作学生餐,它的集体配餐具有产品多样化、小规模配送等特点,显然不具备上面的三点优势,因此,团餐企业需谨慎入局。
许多企业正在以提供半成品净菜的形式进行赛道的突围,但经验告诉我们,风口之下,有人起飞,就必然有人沦为炮灰,究竟如何才能在预制菜赛道站稳脚跟?
01 加工深度决定盈利能力
预制菜的原始形态是净菜配送,特别是肉禽类的养殖和配送业务。
由于冷冻肉,生鲜等产品毛利率普遍较低,所以进一步深加工制作预制菜成了提高利润空间的突破口。
如得利斯及双汇发展,其深加工业务毛利率均远高于初加工产品。
部分养殖屠宰和配送企业有一定的业务基础,本身已有向大型餐饮企业供应冷冻肉或生鲜业务,与下游客户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预制菜顺理成章。
在此基础上,配送企业需关注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优先关注独家供应或具有自研能力的生产企业,采取定制开发模式,降低生产壁垒。
02 企业渠道扩展大有可为
预制菜的销售渠道因受众不同也需要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对连锁餐饮类大客户采用直营;对中小餐饮企业采用经销商;对终端消费者通过商超、线上、社区团购等渠道触达。
经销渠道更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大B连锁类客户需要供应链认证,相对封闭,与客户自身增长和资源链接能力息息相关。
一方面,中国目前中小餐饮企业众多,企业能辐射的范围有限,而经销渠道能覆盖的面更广。
另一方面经销商同时代理多个品牌,企业竞争优势将直接体现,同时经销渠道利于打造核心大单品,也将助力预制菜大单品的区域扩张。
除了渠道,包装和品牌也需要根据不同渠道进行定制化调整,便于通过不同的定价策略攻克不同的目标受众。
03 大单品策略是最佳解法
目前,观麦的部分客户,也有开发预制菜业务,其销量普遍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一九定律。
比如单个客户的预制菜一共有10 个 SKU, 其中一个SKU的最终的销量能占到约90%,剩下的9个只占到大约10%。
由此可见,在单品上做精做深或许才是企业稳定盈利的最终趋势。
企业若涉足过多品类,难以在单品上形成规模优势、研发深度和品质把关力度,更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口味也容易流于平庸。
大单品可以有效发挥供应链组织能力的聚焦优势,一旦做出优势产品,打造出产品壁垒,即可突出重围,从而形成品牌辨识度和更高的经营效率。
结语:
预制菜市场广阔,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准备入局这一赛道的企业,一定要谨慎。
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是否有足够的供应链把控能力?是否有足够的产品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关键词:预制菜火爆了!预制菜真的这么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