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日流水两三万的中小企业还是每日流水二三十万的大企业,都面临着分拣效率低,损耗大,分拣仓库经常不够用的状况,想扩大规模更是有心无力。
每个环节运行的好坏,都关系着配送效率、损耗和最终盈利多少,场地的管理也是如此。
分拣场地和仓库混在一起,分拣效率低,货物盘点难…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我们需要根据现有的业务量和未来的业务拓展计划,计算仓库整体使用面积和未来可能拓展的面积大小。
其次,根据现有的和未来要拓展的经营品类、业务类型确定配送中心的子仓库和功能区,并根据各品类确定各子区域的面积分布。
比如:纸箱包装的果蔬类商品可以参考每立方能储藏280-330KG来计算面积,结合库容利用率0.5-0.6左右估算冷库建设/租赁的大小等。
高度需要根据仓库是否使用货架、堆叠货物种类决定。传统冷库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其高度多半都会保持在五米左右,而货物堆叠的高度则在3到4米。
如果实际面积远小于计算出的面积,说明场地需要适度进行扩张,以保证分拣效率达到正常水平。
食配业务从客户完成下单开始,剩下的80%的工作都是在配送中心完成的。
一般按照「采购商品入库-进入分拣区-转入码货区-装车区-发货区」这条主线进行功能区划分,微观上根据每一区域的业务内容也会有所分区。
食材入库后,按顺序进入每个区域,尽量不“掉头”。部分食材直接从卸货区到存放区,而需要分拣的食材直接进入分拣区,食材需按顺序进入每个区,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日订单量大于20单,供应品类多于100种,分拣场地大于300平的配送企业可以选择播种式分拣。
分拣员负责指定品类商品的分拣工作, 比如负责茄子,萝卜的就只负责茄子、萝卜的分拣。他们将自己要分拣的货物,按照今天的需求量分成1斤、3斤、5斤等规格,做好标识,然后将这些带有标识的商品,投放到对应的集货位置。
这种分拣方式的优势是动线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并且分拣与集货可同步进行,提高了分货效率。
如果存在预加工商品,比如包菜要去外叶、花菜要去头,在订单没来之前,都可以由分拣员负责自己的品类做预处理,订单万一出现问题,也可以追溯到人。
对于较重、配送时效性要求高的食材,尽量存放在靠近分拣区的位置,节省人力物力。
对于土豆、萝卜这些非常重的食材,可以设置一个专属囤货区,靠近分拣区或客户投筐区,方便后续更高效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