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公司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海底捞也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公司,一家餐饮公司第一次将服务作为公司最核心的战略,这个选择也成就了全世界最高市值的中餐品牌。战略思考能力,将是越来越同质化的配送公司,下一阶段争夺的“制高点”,所以请点开此文的老板一定要认真看完。
战略拆开来看是战和略,战是战斗和行动,略是简略和大纲,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简单的作战行动纲要。
任何企业需要不断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你想做什么?你的目标、初心是什么?什么能让你兴奋和激动?
第二,你可以做什么?外面有什么机会,什么事是可做的?你是否能判断什么是大机会,什么是小机会。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哪些可大做,哪些要小做。这是对外部机会的判断。
第三,什么东西你能做?你有什么样的资源、人或者组织建设的能力?来支撑你现在做的事情。
战略=想做∩可做∩能做。想做,可做,能做,这中间的小小交集,才是你真正该做的,这就是你的战略。战略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某个阶段一个企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且不该干什么更重要。
B端毛菜配送、生鲜门店经营、社区团购、净菜加工、食堂托管等业务,每条业务在想做、可做和能做中,你占了几条,先不用轻易下结论,看完全文回来再想想。
对于任何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排名第一的能力是要有战略思维。当老板或高层具备战略思维的时候,会去选择做什么才能让公司持续的增长,选择怎么做可以让公司聚焦能形成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最重要的素养。
配送公司老板的战略思维在今后的行业演变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商业环境的复杂度增加,需要老板能够拨开迷雾,直击企业经营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资源调配实现竞争优势的持续扩大。以前擅长管理的领导人可能只能解决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存量思维。而擅长战略思维的领导人聚焦未来,聚焦长期目标和长期价值,是一种增量思维。
企业常见的战略有哪些呢?
例如:信息化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人才战略、文化战略、增长战略、竞争战略、成本战略、效率战略、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和预算战略等等。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战略的定位也是动态调整的。
在讲到战略之前,我们先说说错误的战略,避免掉错误的战略,能极大的降低公司经营的滑铁卢风险。
以下是坏战略几个特征,看看你的公司占了几条:
第一是喊口号、说空话,有些公司的战略,喜欢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或概念,显得比较高大上,但是员工听不懂,这种就是一个坏战略。还有诸如一些口号类的,比如“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类就是属于正确的废话。
第二是不能直面挑战。战略要解决的是一系列问题,不是现在正面临的某几个问题。战略会聚焦未来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从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配送公司信息化的战略,就可以解决各个部门当前的低效流程问题,人力资源的战略可以解决,招不到人、用不好人、留不住人、员工敬业度等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是把目标当战略。你定了一个干掉美菜、超越美团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资源支撑,就是一个坏的战略。目标一般是战略的载体,是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之一。
第四是糟糕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需要解决关键问题,如果目标之间是相互冲突的,这就属于坏战略。好的战略应该把资源集中在两三个关键目标上,关键目标一旦实现,就能带来一系列的成果和效应。
避免了坏战略,就可以持续提高战略的准确度,而一个好的战略则体现了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是战略聚焦:学会放弃。
战略聚焦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放弃”。放弃了一大堆的目标和资源,并砍掉了所有不符合主要战略的方案。这种取舍和聚焦,才是战略可怕的地方。当你聚焦核心资源,投入到少数正确目标中时,往往能获得卓越的成绩。如果同步推行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就会陷入被动,可能最终一个也实现不了。比如有配送公司就把进销存方面管理的很好,最终带来的是食材的零损耗,无占用公司现金流的呆滞物料,产品的结构也更合理,接近0的售后投诉率,最终带来了综合毛利的提高。
第二是扬长避短:找到你差异化的优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你所有的东西都做时,一定是所有东西都做不好。战略就是必须聚焦资源做企业最有竞争力的东西,聚焦资源到能实现持续增长的地方,这就是战略选择。这也是配送公司战略失误最多的地方。
最近两年从批发、生鲜门店转做配送业务的案例越来越多,有些企业转型很成功,有些效果很差,追根溯源就是这样的企业觉得,自己既可以做好批发、零售还能做好配送企业,并且用的是同一批人。
应试教育给我们灌输的是补短板的木桶理论,商业环境需要的是长板理论,不要妄想弥补你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进行竞争,更不要用自己的劣势去攻击对手的优势。战略要实现扬长避短,才可能以弱胜强,通过局部的优势扩大战果最终赢得全局的胜利。
这两年最火热要数社区团购了,无能是从业务模式还是需要的资源投入程度,以及这种线上化的运营水平,规模优势,都是配送公司的短板,这么好的现金流业务当然是巨头的盘中餐,各大巨头在现在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早就对C端的食材配送虎视眈眈,和自己的用户群体完全重叠,满足高频的消费场景,你没有任何优势,却放弃自己的B端配送业务优势,这就是典型的战略失误,全国除了那些拿到巨额融资的社区团购平台,又有多少企业真正生存下来的。B端客户的竞争优势在于服务和决策流程,这是互联网平台很难仅仅靠补贴就能切入进去的。
如果你的核心优势是价格,那么巨头可以不赚钱持续补贴,你说这种商业模式不能持续,因为对方进来就是抱着结束战斗的姿态进来的,先收割市场后面再坐收渔利,你怎么竞争呢?
观麦服务的客户中,有十几家经营管理水平不错的配送公司,在疫情期间为了缓解现金流的压力,以及承担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都运营了一段时间的社区团购业务,并且是盈利的状态。疫情控制住后,这十几家企业都果断的砍掉了社区团购的业务,这是为什么呢?在跟这些企业老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非常清楚自己的竞争力优势在哪里。
还有观麦的合作客户长沙尚融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尚融持续聚焦规模的餐饮企业,这两年放弃掉了很多单位客户的机会,并且坚持现结,将现结客户的比例提升至超过95%,针对今年的疫情他们也有充足的现金流应对一些不确定性。观麦还有一家西安的合作客户,年营业额超过3亿,该客户三年前就将所有的物流进行外包管理,进行轻资产运作,这些都是配送公司战略思考能力的体现。
第三是战术协同:力往一块使。
就是让战术行动能够协同战略。如果战术行动不能支撑战略落地,战略就成了口号。战略一旦确定,意味着所有的活动都要协同战略目标。特别是跨部门之间都需要针对战略方向作出具体的工作支持和配合。如果公司的战略是更健康的现金流,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其中的,前端业务开发的客户账期越短,提成也越高。采购方面就要尽可能的避免现金采购,行政后勤部门采购大额设备时,也尽可能的找些租赁公司进行合作。这样现金流的战略就被分解到各个部门进行协同作战了,实现战果的扩大化,最终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清楚了好战略的特征,我们也要明白,战略的核心并不是选择,战略的核心是执行。方向大致正确,关键看执行,不能因为怕选错就不选,这样你就不具备战略思维的能力。所以制定科学可落地的战略就变得尤为重要,战略最终还是要拆解成行动计划。
在行动计划中,中层管理的战略思考能力也非常重要,企业中层的作用是向上承接战略方向,向下承接战略落地。战略不仅仅包括目标,也包含实现目标需要什么路径、方法和资源。组织中的中层管理如果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企业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这样的中层没法将上面的想法拆解成行动计划,也很难把一线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有效地往上传递。
同时,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应该让中层参与进来,磨刀不误砍柴工。中层在战略制定上参与的越多,执行的效率也越高,他们对某一战略制定的逻辑和背景有理解,有参与,就能更积极主动地执行。
那什么样的表现才能体现中层,是否具备战略思考能力呢?
“以终为始”就是战略思考的核心表现之一。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也要这样做,这是最典型的没有战略。什么流行做什么,永远在跟风,永远追逐下一个风口。比如这两年做社区团购的配送公司死掉了非常多。
另外,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战略思考,最简单的就是看企业内部开会和讨论时,会不会经常讲未来会怎么样,倒推后分析现在如何行动,才能实现未来的目标。战略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方向,给你一个方向感,方向对了受力才是有用的。
那么战略具体怎么落地呢?
以下是战略落地的四步法:
第一步,头脑风暴多启发
在头脑风暴的时候,千万不要评价点子的好坏,这样会打击下属的积极性。头脑风暴的目的,是为了做加法。即便用不上的点子,也可能会很好的启发别人,同样是有价值。一般来说,一场合格的头脑风暴会议,可以列出30-40条点子。
第二步,计算绩效积木
你要和团队成员开始计算每个积木背后,可以贡献多少业绩?同时要消耗多少资源?这时候,这些头脑风暴出来的点子,就变成了战略管理中的“绩效积木” 。一定要锻炼团队“量化”的计算能力。即便是没有太多积累的企业,也要尽可能的去收集同行的相关数据。只有这样持续的业绩达成推演,你对目标完成的预判能力才会越来越准确,团队拿结果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计算绩效还有一个好处,当你发现所有的绩效积木叠加在一起还完不成目标,这时候,要么继续尝试新的方法,要么向上反馈情况,这可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寻求公司额外的资源支持。如果画大饼的定一些注定无法完成的目标,是非常伤害士气的。前期不调整,目标完不成才真的是推卸责任。老板推给员工,员工推给老板,最终两败俱伤。
第三步,通过可行性验证做减法
当你在带团队做战略拆解的时候,最好能邀请相关部门的同事参与讨论。一来可以从局外人的角度协助发现计划上的漏洞;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跨部门的沟通协作,帮助你减少战略计划执行的阻力。经过这样筛选,最终留下的战略绩效积木控制在10条以内。太多了执行有问题;太少了无法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四步,对齐下属工作任务
在对齐下属工作任务方面,可以使用战略计划表的方式进行罗列,第一列是你的10条优先级事项,第二列是关键指标(能衡量),第三和第四列,分别是完成时间和第一负责人。第五列是各项任务的完成进度及说明。最后一列是这些关键指标,需要哪些资源的支持。
阿里的现任CEO张勇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公司的战略一定是打出来的,不是在会议室讨论出来的。企业一谈战略是就提发展,一谈发展就说规模。规模和效益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规模是否一定能带来效益是不一定的。中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柳老爷子,在经营三板斧中也提到,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初创型的企业搭班子是排在第一位的,资源非常有限,人这种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战略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前瞻性和差异化。前瞻性(远见)简单点说就是站得高看得远。企业的使命是解决人的问题,远见解决的是事的问题。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就是组织了。
组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找到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今天的战略早已不是一次或少数决策,而是需要老板持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快速变化的时代。不确定性成了常态,你只能作一个初步判断,然后根据反馈做快速的迭代和优化,不需要你领先多少,你只要比别人早一点接近未来就够了。
此外企业的战略思考能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战略能力不再只集中于CEO,某种程度将成为高管团队的核心素养,老板一个人单打独斗应对竞争的时代也正在逐渐远去,一群人用使命、愿景、价值观连接的智囊团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应用。企业需要不断作出重要且正确的决策,正确的战略决策变成了这个组织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总裁(老板)的关键就在裁,持续通过判断做决定,做正确的决定,不管这个决定面临多大的不确定性,总要摁下按钮。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一定要“眼高手低”,立意一定要高,入手一定要低,这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结合。立意不高就没有格局,没有势成不了大器;入手不低你不可能接地气。例如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为了解决订单手工汇总的问题,还是希望把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数字化。这也是为什么信息化做的很好的企业,基本上老板都是亲自参与其中的原因,而不是老板购买了一套系统,让下面的人去负责实施就完了,下面的人是不清楚老板想要借助系统实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的?
福特当年有句名言,“我希望员工来的时候不要带脑袋,带手跟脚就行了”。
但今天你一定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把脑袋带来,但是你要管脑袋就得管心,心不在,脑袋就不在。心怎么管?你自然就要讲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和过去是完全不同的一套逻辑和机制,因为你要的是他们的大脑,而不再是标准化的动作。本质上,一线员工的行动就是组织实际实施战略的一部分,尤其是遇到具体情况时,如何决策成了一线员工的事情,这也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倡“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的原因。
每日优鲜的CEO徐正也说过:战略就是看十年、谋三年、干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