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寂已久的“供销社”意外走红。供销社的业态发展,是否会改变中国农业格局,食配企业的生存空间是否进一步被压缩?
10月中下旬开始,我国多地宣布重启供销社。这一事件经过几天的发酵后登上网络热搜,而后,官媒、自媒体大量发声,广大网友也加入其中,好不热闹。与此同时,除了“供销社重建经营”掀起了网络话题热议外,在资本市场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相关概念股纷纷大涨。
而除此之外,是一时热闹,还是持续发力?供销社的现实意义令人关注。
基于国家对于供销社职能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市场逻辑下供销社的业态重建。
5年内,供销社的发展可能将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各地供销社的业务拓展,全国供销网络的建立。未来5年,这5大方向,将会成为供销体系的热门赛道。
01 建立农副产品集配中心,直连上游农户合作社
从细分场景来看,地级供销社建立农副产品集配中心,成为了许多地方供销社需求突破的第一步。
对于供销社来说,开展食材配送业务具备哪些先天优势?
第一,供销社具备整合当地种植地、农户、农业合作社等优质货源的能力。
第二,作为供销体系内的国家单位,拥有当地政府机关、部队、监狱、大中小院校、国企央企地方企业的销售渠道。
第三,具备整合农户人力、土地资源,成立大型养殖基地的条件。
在观麦的众多合作客户中,也不乏供销体系单位,例如,从17年就选择观麦的辽宁供销安邦海得物流配送、辽宁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目前,中国供销辽宁农产品交易集团物流中心建筑面积12000平,是东北地区最大,集分拣、深加工、中央厨房、检疫检测、常低温仓储,冷链配送一体化的现代化集配中心。
02 建设大型农批市场
推进智慧农贸市场转型,伴随着供销社体系的爆红,供销体系的上下游业态数据也被整理出来。据今年8月数据统计,全国供销社系统农业批发市场共有1475家,占全国农批市场总数1/4。
供销社系统农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系统拥有874家农批市场,目前,全系统市场数量翻番,交易规模也从原来的934.7亿元增加到7247.4亿元,增长7.75倍。
除了供销体系批发市场数量的增长外,越来越多供销社农批市场在当地农产品流通中起到龙头作用,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全国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批市场有1000余家,其中有248家来自供销社系统。
例如,萧山区供销社从无到有,自2012年以来,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托管农贸市场17家,共有摊位和店铺2207个,年交易额约21.51亿元。近年来,还加入了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工程,配备市场追溯触摸查询一体机,智能市场数据信息公示大屏,客流统计仪,智能互联网追溯等软硬件设施。
批发市场通过更为智慧的市场综合管理系统,每笔交易录入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分析,集成公示在大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