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前,他是二炮指挥学院训练部政治处主任,正团职干部;脱下军装,他起早摸黑当起了送菜工。14年商海摸爬滚打,杨建桥已拥有物流配送、机械施工、生态农业等20余家公司。2009年,作为全国模范军转干部,杨建桥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正团职干部变身送菜工
“我也是搞新闻报道出身的。”面对前来采访的媒体,58岁的杨建桥说起当年豪情满怀。
2002年,杨建桥在正团职政治处主任的岗位上已干满三年。从戎23年,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10多次被军以上单位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还入选《火箭兵英模录》。转业时,杨建桥完全可以选择公务员岗位。
然而,他却第一个递交自主择业申请书。领导劝他,家人怨他,但他决心已定。
2003年10月,他和几个战友共同投资的“战友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在汉口二七路开张。生意行当那么多,为何选择卖菜?杨建桥说出了心里话:多年前,从部队回家乡探亲,看到乡亲们的萝卜无人收购烂在地里,欲哭无泪。“那个场景深深刺痛了我,我发誓一定要为家乡父老做点事!”
刚开始送菜时,他每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有时一忙就是一通宵。配送中心生意红火,大伙累并快乐着。年底一算账,结果却出人意料,不仅没赚还亏了14万元。
“开弓没有回头箭,困难再大也不能打退堂鼓。”杨建桥深入市场摸规律寻窍门,很快找到了亏损原因。比如进活鱼,不能连泥带水;进鲜肉,不能刮皮伤肉等。由于他和员工送菜及时加上菜品物美价廉,固定客户越来越多,公司逐渐扭亏为盈。
擦亮战友金字招牌
战友集团,单看名字就军味十足。每天早上,员工要齐声高歌一曲《团结就是力量》。公司文化墙上,张贴着“十大军规”,第一条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配送中心开办时,杨建桥就下定决心,要真正让老百姓买到不缺斤少两的绿色食品。14年来,杨建桥一直记得第一单生意:为一家单位食堂配送40公斤毛豆米。下午5点接单,第二天早上6点前送到。时间紧迫,有人提出用黄豆浸泡染色代替。他坚决反对并实打实地买来毛豆,和11名员工整整忙活了一夜,一粒粒剥出来并按时送达。这家食堂负责人得知毛豆米的来历时,当即与配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直到现在。
配送中心还有一群特殊的回头客——30多名盲人。他们手搭肩排成长队,每天步行1.5公里来买菜。盲人们说:“在这里买的菜,放到锅里炒有分量。”杨建桥听说后,找到领头的盲人:“以后需要什么菜,打个电话就行,不用来回跑。价钱一样,足斤足两,我给你们送!”
每发展一名客户,杨建桥都会送一个电子磅,他说:“菜,要让客户过磅;良心,也要让客户过磅。”
吸纳近七百名复转军人就业
去年12月底,省军区召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集中动员教育,杨建桥受邀为官兵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军转干部走进部队现身说法,这在省军区并不多见。
但在杨建桥自办的战友商学院,这样的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0年。
2006年底,杨建桥拿出辛苦攒下的600万元家底,又从银行贷款400万元,创办了武汉战友创业培训中心。在这里,复转军人可免费接受创业培训。既有量身订制的培训方案,又提供各种实践岗位。
杨建桥说,战友集团的宗旨是“服务国防、服务社会”,服务国防就是为复转军人打造就业创业平台,让他们少走或不走弯路。
去年6月,火箭军部队将该军种2016年度转业干部就业培训交给战友集团完成。至今,该集团已培训复转军人数千人次。近3年,杨建桥先后投资数亿元在监利、孝感、仙桃等地建设汽车城、农业科技园等,广泛吸纳复转军人就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既然叫战友集团,就得为战友着想,靠战友支撑。”杨建桥说,集团员工中有复转军人近700人,400余名中层干部中复转军人占70%,战友已经为集团撑起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