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进入农配行业,往往被家人认为“太苦逼”、“没面子”、“没前途”。
其实,中国农副产品配送行业至今已有32年历史。这个行业的人一直很低调,极少被外界所知。他们中间既有农民,军人,大学生,也有公务员,乃至市长。
为此,观麦推出【中国农配100人】系列文章,梳理这个行业的100位重要人物,看看他们如何做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企业的发展布局不能局限于眼前,要有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支撑起自给自足的发展支架,达到统一的质量管控。苏州三港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通过创建三港快餐有限公司、苏州福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做到集农产品种植、配送、销售等服务于一体,成为当之无愧的“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业艰难,骑车送菜
三港公司成立于2004年,坐落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里镇)三港村。
蒋春华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日子非常的难过。公司成立之初,只服务3家单位的1000余人,他和另一名员工靠蹬三轮车送货上门。当时的人手跟资金严重不足,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忙得团团转。还经常遭到投诉,退货。
那时因为劳累过度,导致分拣完的商品送错了商户,他跟配送员上门去道歉把菜给拿回,又怕丢失了客户,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这给了蒋春华敲醒了警钟,做生意重在诚信经营,必须保证端上餐桌的都是健康食品不能出错。
三港公司配送的农副食品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中小学校,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必须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每批蔬菜进行检测,对不合格蔬菜、副食品全部放弃。在高度的安全意识要求下,十多年过去,从未发生过重大事故。公司的经营状况慢慢转好,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扩长产业链,打造冷链配送
为了确保农产品到客户手中更加安全、新鲜,三港配送公司对农产品从田头到客户的手中全程进行低温冷藏加工和配送。
蔬菜从田头采摘开始,便进行冷却预处理,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冷藏加工,而配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
为了保证整个过程处于可监管的情况下,三港配送公司又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了加工储藏视频监控系统和冷链物流监管系统。
把种植环节也抓在自己手里,保证食品从源头到客户手中的封闭性,更能避免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同时,蒋春华抓住苏州“菜篮子”项目发展机遇,创立苏州福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直接为三港公司提供蔬菜。
福康公司目前已大体形成“一区五中心”的格局。“一区”,是指蔬果种植区,种植区的蔬菜种类以叶菜为主。“五中心”是种苗生产中心、芽苗菜生产中心、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电子商务信息中心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全部落成,基地能自己培育株苗,实现蔬果在网上的订购、业务咨询、质量追溯、实时监控等功能。
未来发展
自福康公司建立后,三港公司直接从基地收取蔬菜,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检验、分拣,然后按照需求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有的会直接对接超市,将产品放置于三港专区对外销售)。
整个物流过程都由三港公司完成,运输费用大大减少,而提供蔬菜本身也可获得收益,这一进一出,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大,也便利了许多,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可控,风险减小。
“当然,风险减小得有个前提,那就是福康公司的产品本身质量过硬。”蒋春华说,基地种植的蔬菜基本上使用农家肥,从东山养鸡场拉来鸡粪,农药也尽量使用无公害生物制剂;蔬菜装车之前,将进行残留农药快速检测,记录报告发送至苏州农委,并上网公示。
始终严格执行定期的多项目送检……长期以来,基地蔬果抽检合格率始终为100%。此外,作为一家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福康公司正在引进物联网技术。
如今三港公司拥有18辆安装着GPS系统的厢式冷藏货车,2800立方米的大型冷藏库,从原来只局限于吴江区内三分之一的学校和少量企事业单位,自2015年扩大到苏州市区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平江中学、景范中学、苏州轨道交通和吴中区的木渎实验中学等72家单位,销售额达6000万元;而到16年7月份,苏州工业园区学校招标,三港公司中标10所学校,立足吴江各镇(区),辐射苏州,总共服务单位达到82家,每天为10万人配送食材,销售额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下一步,蒋春华计划以江苏省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晋级吴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利用高科技提升蔬果产量和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