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村拌饭,3年狂拓600+家店,7年突破千店规模,创下了除老乡鸡以外唯一开出千店规模的中式连锁快餐品牌。
有人赚的盆满钵满,有人却生意折半。近期,“3年关店1万家,正新鸡排被年轻人抛弃”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业内广泛热议,一面是餐饮高歌猛进的迅速复苏,一面又是哀鸿遍野的一片凄凉。
“明目张胆”使用预制菜,为何却能迅速打造成千店连锁品牌?成为平价快餐的王者?打破中式快餐开店瓶颈有何“高招”?被喻为“大众消费最燃赛道”的中式快餐,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3年狂拓600+家店,快餐界顶流天花板,做对了什么?
在中国餐饮市场结构中,中式快餐牢牢占据第一品类宝座,仍然是创业大热赛道,门店规模第一,占比达到了46.1%,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类。
餐饮是个超级产业,快餐是产业主角。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为7867亿元,截止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快餐赛道门店规模约416万家,占全国餐饮市场的48.2%,其中中式快餐门店规模约397.8万家,在快餐中占比超95%。
目前,中式米饭快餐是中式快餐品类中的第二大赛道,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2290亿元,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但门店数量超过500家的品牌仅占3.1%。
相比西式快餐,中式米饭快餐供应链更加复杂,食材丰富多样,制作上更是有烹炸煎烤炖煮炒等多种方式,极致的复杂性和各地口味的差异让连锁化成为一道悬而未决的难题。
中式快餐产业的“悖论”在于,既需要规模化,又受困于规模化。“千店”规模对中式快餐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餐饮企业规模化要求其产品高度标准化,而产品标准化的关键在于供应链。
当前中式快餐赛道品类众多,从内因上看,突破千店规模的米村拌饭,是源于其简单、极致、标准化的产品结构。
米村拌饭的核心经营思路是:中央厨房、标准化配送、精简SKU以及门店管理人才的选拔。
为了供应链的稳定,米村拌饭将SKU直接砍到了21个,并将有限的SKU做到了高度标准化,食材结构也达到了堪比西式快餐的水准。
精简的菜品和标准化食材,则可以让它的供应链保持高效且稳定。
米村拌饭在做到精简产品的同时,并不是靠削弱产品力得来的,而是在保证好吃的基础上,再进行标准化,达到好吃又标准。所以米村拌饭的产品逻辑是:好吃是前提,标准化是要求。
当采购量足够大时,供应商完全可以成为其“单品工厂”,专心研发某一类单品,也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反向驱动甚至孵化供应商,实现产品升级,做到“好吃”。
与此同时,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出品后,对于单店厨房的要求并不高。生鲜净菜核心酱料标准化出品稳定,门店流水线制餐,前厅后厨完全通岗,极大减少后厨的人力成本。
通过菜品的标准化和供应链能力从而为米村拌饭打下快速扩张的基础。
而“光明正大地用预制菜”是米村拌饭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之一,其对标准和预制的强调正是出于供应链稳定的考量。
此外,米村拌饭所采用的“合伙直营”发展扩张方式与传统加盟和直营的模式都不相同,即通过“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的合作连锁商业模式。
不仅分摊了投资风险,也将管理运营的权利握在了自己手中,更容易做好品控和标准化的运营,让其扩张之路更为顺畅。
成本控制是餐饮行业经营的重要一环,米村拌饭没有中餐繁复的烹饪方式和工序,实现了中餐的标准化和门店端的去厨师化。
在保证服务到位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用工方式,固定员工+兼职,从而灵活排班,量化清晰。
此外,米村拌饭的数字化搭建也较早,在供应链层面已经实现了库存监管、成本估算、智能补货、库存报表等智能化管理布局。
当供应足够稳定,产品足够优质,价格足够低廉,同时通过供应链搭建和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企业各环节的运转效率,进一步扩大了门店规模的布局,实现增长飞轮的良性运转。
从而打破了餐饮业不可能三角:好吃、不贵、快速的限制,有效解决了中式快餐出餐慢、菜品多、品控难以及口味地域性强等问题。米村拌饭的成功经验为行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