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数字农业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赵春江以及来自全国涉农院校及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优秀青年学者、企业管理与研发人员等300余人齐聚一堂,聚焦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农业生态构建和新农科人才培养等议题,共同探索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为中国数字农业及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运东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锚定国家战略,通过建设“无人农场”“智慧小院”等举措,积极推动中国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并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共同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臧根林介绍了以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的CCF文化理念。希望数字农业分会能够搭建跨行业的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同时希望广大会员们能够积极承担、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农业分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了数字农业分会的沿革及发展历程。他强调目前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现代农业建设做出贡献。
大会举行了“数智驱动新质农业论坛”。罗锡文院士、赵春江院士以及吉林农业大学刘景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聂凤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陈明作主旨报告。
罗锡文院士介绍了无人农场这一基于人工智能实现智慧农业的实施途径及应用。目前其团队已在全国15个城市建立30个无人农场,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关键技术于一体,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和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五大功能全覆盖,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
赵春江院士就农业大数据与大模型的相关研究现状、技术运用、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农业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实时分析、可视化等需求更高,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农业大模型用超大规模参数和海量数据进行训练,能够完成复杂认知分析、决策模拟和方案生成,在农业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随着技术的演进和实践的深入,未来的AI领域大模型和小模型双轨并行将成为主要趋势。
据悉,本次大会将陆续举办“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农林院校信息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数字农业青年学者”等3个论坛,共计34场学术报告。会议期间,将举行第2届涉农高校信息领域院长书记论坛,探讨党建引领、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如何相融相促、共同发展。此外,大会还将举办首届CCF数字农业学生学术秀,培养青年学子的科研精神,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