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制菜海外市场开拓成为关注热点,国际人才培养也被看作是推动预制菜产业全球布局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预制菜产业发展策源地,广东正持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关注度,主动探索预制菜出海赛道的创新培养机制。
近日,在全国首个预制菜研究生班——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开设的“岭南特色预制菜产业发展创新班”中,举办了一场关于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调研座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代表与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教师团队以及全国首个预制菜研究生班的学生们,就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及海外市场开拓路径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预制菜产业发展亟需专业人才支撑
“一群人一条心,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急需专业人才作为坚实后盾。”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表示,预制菜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他呼吁,高校要发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培养预制菜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深入挖掘世界预制菜发展脉络,前瞻性地探索食品行业的未来走向,将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相结合,为预制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预制菜产业急需专业人才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正积极谋划并付诸实践。以此次调研的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党委副书记丁红星介绍,自2022年跻身“双一流”行列,学校的办学体量和规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特别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质量保证、市场推广和国际合作等核心领域,专业人才价值不断上升。为此,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了自身在食品科学领域的优势,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等机制,将生产车间引入校园,把实验室设置在生产一线,把专业与产业链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更多高水平的食品科学专业人才,赋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东凭借前瞻性眼光和多元化创新策略,迅速崛起为全国预制菜产业高地。在全球化布局中,广东预制菜出口已覆盖除南极洲外的全球六大洲,尤其是近期“广东预制菜出海投资考察团”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考察活动中,成功签约超20个项目,并通过国际合作共建预制菜海外“共享工厂”,引起广泛关注。
对此,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党委书记周艳华也认为,在预制菜全球产业战略布局中,人才是核心驱动力,需高度关注。为实现广东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华农食品学院正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国际高端人才。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鉴于预制菜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华南农业大学在2023年9月创新教育模式,开设了全国首个专注于“岭南特色预制菜产业”的研究生创新班。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创新班采取“成建制”培养模式,以产业实际需求为指引,目标是培养具备岭南特色、能在预制菜行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经营、技术创新及营养指导等高素质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研究人才,力求在广东预制菜人才培养领域树立新标杆。
记者了解到,2023级预制菜研究生专班招生24人,配置了16位站内硕士生导师和18位校外硕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赵雷表示,希望以此充分利用导师的经验和资源,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构建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