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襄阳试验站站长凌冬赶到襄州区黄集镇毛岗村,参加一场田间“大考”——鄂北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集成技术现场测产。
追求稳产高产,是粮食安全永恒的主题。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粮食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去年以来,我国启动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化品种技术集成创新,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鄂北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集成技术示范片区有200余亩,辐射带动2万余亩,由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基地采用襄麦46、伟隆169等高产抗病品种,集成新型宽窄行沟播、植物疫苗拌种、播后镇压、新型肥料和植保药剂、无人机病虫害综合防控、机收减损等一系列最新技术成果。
“一定会有好结果。”凌冬面露期待。
一同“赶考”的还有中化现代农业襄阳技术服务中心管理方。团队负责人张婷说:“我们根据专家指导意见,制定了全套技术方案。如果基地对照农户田块,增产明显,说明方案可行。未来,我们将为更多农户提供这套技术服务,把更多普通田变成高产田。”
测产过程包括机收、筛选、去杂称重、测量水分等环节,耗时约3小时。经测产专家组评定,示范片亩均592.0公斤,较农户习惯种植的对照田块,增产9%。
“还不错。”看着“成绩单”,凌冬笑着说。下午2时,他和同事又赶往50公里之外的樊城区太平店镇小龙洲村,为稻茬小麦高产攻关示范方测产。
稻茬小麦即水稻收获后种植的小麦。水田土壤质地黏重、湿度大,导致稻茬麦整地播种困难。土壤湿度大易发生